【澳門晚報消息】立法議員、婦聯之友協會理事長、共建好家園協會副理事長馬耀鋒日前提出書頭質詢關注本澳廢物減廢工作推進。「源頭減廢、資源回收」是特區政府在固體廢物管理方面的重要方針,特別是本澳堆填區及焚化爐幾近飽和,需要透過建設生態島作為應對手段,顯示出澳的減廢工作已刻不容緩。政府早在多年前已提出減廢計劃,參考《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2017-2026)》,當中明確提出了2026年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降低至1.48公斤;然而,根據《澳門環境狀況報告》,本澳的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2019年為2.22公斤,即使2020年至2022年期間因旅客及經濟活動減少而有所下降,但2022年仍達到1.77公斤,距離2026年的減廢目標仍然存在不少差距,而旅遊業的復甦又將對減廢工作增加壓力,未來如何有序推進減廢工作的開展,期望當局進一步透露。
此外,參考當局早前公佈的《澳門長期減碳策略》,將「持續完善回收網絡,提高大眾的回收意識和行為實踐」列入廢物處理領域的重點政策。誠然,當局過去持續就本澳廢物回收的機制及配套進行優化,並取得一定成就,值得社會肯定;然而,社會有意見認為,廢物回收的配套有必要進一步深入居民日常生活當中,指出當局雖推出「大廈分類回收好Easy」計劃,推動於大廈內設置三色資源及玻璃樽的回收桶,但不少參與計劃的大廈僅在樓宇內某一處或停車場等位置設置回收桶,未能方便居民的日常使用,回收成效亦有不足。事實上,早前香港政府在推動垃圾徵費政策時,亦遭遇回收人員不足及大廈設施不完善等實際問題,致使政策的實施一再推遲,當局有必要審視相關經驗並加強交流,作為未來完善本澳回收網絡的工作參考。
最後,《澳門環境狀況報告》指出,本澳近五年以廚餘為主的有機物佔比超過三成,是本澳廢物處理當中的「大頭」,要改善相關情況。在政府過去對本人質詢的回覆,指出要提高本澳整體樓宇的廚餘回收量,須社會共同合作;當局亦曾表示將在社區加強推動廚餘回收措施,但現時樓宇內對廚餘回收配套的不足亦是事實,除現時與大型企業及飲食業合作外,仍未見其他具體舉措,即使居民有意響應亦無處存放。因應有機資源回收中心有望於2027年投入運作,期望當局能及早總結石排灣公共房屋等「社區廚餘回收計劃」,在居民實行廚餘回收方面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援,並推出更大力度的普及措施。
為此,馬耀鋒提出以下質詢:
1.針對《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2017-2026)》中的減廢目標,請問當局在未來兩年有何規劃部置,又將開展哪些具體推進措施,以實現2026年的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目標?
2.在完善回收網絡方面,請問當局透過與物業管理公司的溝通和成效評估後,有否計劃對現時「大廈分類回收好Easy」計劃進行優化,以方便居民日常使用?另外,就鄰近地區垃圾政策實施遭遇的問題,請問當局有否審視本澳狀況,又將如何作出優化?
3.針對社區廚餘方面,請問現時除公共房屋群之外,請問當局將於何時在其他社區內開展廚餘回收的相關計劃?當局又會否考慮將「社區廚餘回收計劃」拓展到私人樓宇,為居民實行廚餘回收提供實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