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晚報消息】立法議員、婦聯之友協會理事長、共建好家園協會副理事長馬耀鋒日前提出書頭質詢關注本澳街市的可持續發展。近年政府對本澳多個街市設施開展優化工程,期望透過改善經營環境,為街市的持續發展提供更有利的條件和動力。然而,參考早前政府透露的統計數字,本澳街市有273攤位處於空置狀態。早前雀仔園街市復業後,有攤販表示生意不似預期;更有下環街市攤販指近年人流大跌,已有多個攤位空置,顯示出在本澳居民消費習慣的轉變下,街市競爭力和吸引力明顯下跌。
事實上,街市活化及轉型在國際間已討論多年,外地亦有不少成功案例。例如,香港中環街市透過「一地多用」概念,在保留傳統行業商鋪的同時,提供多元化的公共空間,容納日常街頭小食、文青小店、生活雜貨等,亦為居民提供休憩、表演之地;而外國亦有不少傳統街市透過生熟食物、地道小食和文創產品結合,在打造成居民日常生活和旅客探秘的好去處的同時,為傳統攤販提供更多的人流、更有利的營商環境,以及更多元的商機。
誠然,當局指會參考各地相關經驗,積極引入有活力和具創意的經營者,嘗試引入具特色的業務類型攤位,以提升出售貨品或提供服務種類的多元性,惟社會對相關工作的成效和推廣情況所知甚少。另一方面,《小販管理制度法》於2018年完成諮詢工作,並於今年列入法律提案,社會關注相關法律能否為街市活化提供更大動力,如允許更多傳統小販以外的商戶類型進駐,當局有必要進一步研究和考慮。
最後,社會同樣重視政府對街市的優化改建計劃,例如社會多年來一直提議改建營地街市,期望在配合周邊經濟及旅遊發展之下,將街市打造成社區活動及旅遊美食地點,並善用地庫面積,優化交通及停車配套等等,當局如何完善街市營商環境的同時,賦予公共街市更多的功能性和可能性。
為此,馬耀鋒提出以下質詢:
1.針對現時公共街市攤位的空置,以及生鮮攤位經營難的問題,請問當局有何工作計劃或優化措施,使公共資源得到充分利用?能否說明當局在嘗試引入具特色業務的工作方面,具體的工作成效為何?而在提升對攤販意見的吸納方面,是否能從用家的角度,確保各街市的營運條件和競爭力?
2.就《小販管理制度法》方面,請問當局會否考慮容許攤販增加出售貨品的種類,或提供更多元性的服務種類,以提升小販攤位對居民及旅客的吸引力,並讓更多居民願意加入其中,從事小販行業?
3.針對街市整治工程,請問當局下一階段的工作計劃為何?會否把營地街市納入街市的整治計劃進行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