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晚報消息】立法議員、婦聯副理事長黃潔貞日前提出書面質詢冀推房屋優先政策助家庭發展。根據最新的人口統計,去年(2023年)新生嬰兒數目只有3,712名, 同比下降近15%,出生率僅有5.5‰,再創有紀錄以來新低。與此同時,本地老年人口比例已在2023年達到16.7%,步入聯合國定義的老齡社會。在低出生率及人口老化問題疊加下,澳門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雖然住屋並非結婚或生育與否的必要條件,但在華人社會中,房屋是影響一個家庭穩定與發展的重要因素,普遍居民皆會期望在婚育前能解決住屋問題,以確保未來家庭成員及子女的生活質素,這觀念要短時間內改變並非易事;過去亦有社團進行的生育意願調查中發現,房屋及居住空間不足是影響生育意願的重要原因。在近年特區政府積極推動五階梯房屋政策,長遠公共房屋需求得到滿足下,政府有需要思考透過優 先的房屋政策引導生育意願的提升。

參考鄰近地區對於支持生育的住屋措施,例如廣州市去年施行《廣州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服務規定》,對符合條件的家庭,實施公租房保障時,在戶型選擇等方面給予適當照顧,符合條件的家庭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可以適當提高;香港近期公佈了將實施「家有初生優先配屋計劃」及「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合資格新生兒家庭可在當地的“公屋”及“居屋”申請中優先揀樓。相關政策措施都明顯對生育或多育提供住屋的傾斜政策,值得當局參考。

黃潔貞
黃潔貞

對此,黃潔貞提出以下質詢︰

1、為更好滿足居民因生育令家庭住屋及居住空間需求改變,在特區政府近年已確定公屋需求會在未來幾年得到滿足下,請問當局在相關法律或行政措施上,會否積極研究作出相應的調整?例如預留公屋單位量的一定百分比供新生兒家庭申請,又或提高計分排序分數等方式,以優先的傾斜政策支持家庭發展?

2、參考鄰近香港的「家有初生優先配屋計劃」及「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也會透過預留一定量的單位供相關家庭優先申請,並已先行統計過去在申請中,新生兒家庭的數量僅佔不到一成,對於其他家庭申請影響有限。請問有關部門過去在本澳的經社屋申請中,有否對此進行過相關評估或統計,利用科學數據更好對日後在房屋政策、單位數量及戶型等方面,為有需要的家庭作出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