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晚報消息】衛生局昨(15)日表示,因應猴痘在非洲地區的病例大幅增加,世界衛生組織於8月14日再次宣佈猴痘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可能因非洲疫情影響全球其他地區;衛生局呼籲居民加強注意防範,高風險人士應儘快接種猴痘疫苗。任何人士如出現疑似猴痘症狀,應避免性行為和與他人進行密切接觸,儘快就醫並告知醫生相關接觸史。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剛果民主共和國2024年開始至今報告猴痘病例數已超過其去年的總數,超過15,600例,死亡537例,傳播通過性接觸為主;過去一個月剛果民主共和國出現猴痘病毒新分支的迅速傳播,鄰近四個以往未曾錄得病例的國家亦發現病例,目前猴痘疫情可能在非洲以及向其他地區進一步傳播。
本澳分別於2023年9月及12月接獲共2例猴痘病例,均於潛伏期內有高風險性行為,其後未有接獲其他猴痘病例通報,亦沒有進一步擴散情況。本澳《傳染病防治法》早於2022年已通過修改將猴痘納入強制申報疾病,並已為前線醫護人員舉辦“猴痘預防、診斷及治療”講解會,啟動對疑似猴痘病例的監測,制定猴痘應變計劃和指引,以及加強對猴痘的流行病學調查及干預。衛生局於去年已採購猴痘疫苗,主動向高風險的醫護人員提供接種,並持續呼籲具有高風險情況的居民儘快接種疫苗。
猴痘是一種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透過高風險性行為傳播,尤其是男性與男性之間或多性伴侶之間的性行為;此外,猴痘病毒亦可透過直接接觸患者的病變皮膚或黏膜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長時間近距離吸入患者呼吸道飛沫傳播;以及接觸受感染的齧齒類動物、猴和猿等靈長類動物傳播。
患者在感染猴痘病毒約5至21天後,會出現發熱、頭痛、淋巴結腫、肌肉酸痛等早期症狀,多數患者會同時或在之後的1至3天出現水痘樣的皮疹,皮疹可出現在面部、四肢、手掌、腳掌、口腔咽喉黏膜、肛門、生殖器等地方,病徵一般可於2至4週自行消失。
目前,本澳已有猴痘疫苗可供18歲或以上人士進行預防接種,按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資料,一般人群感染猴痘風險低,沒有進行大規模接種猴痘疫苗的必要,而屬高風險人士,包括與猴痘懷疑或確診病人有密切接觸、具有高風險性行為、或因工作需要接觸猴痘病人的醫護及其他人員,建議接種猴痘疫苗。有需要接種人士可透過衛生中心或衛生站進行預約和諮詢,由醫生評估其接種需求。此外,衛生局呼籲醫護人員保持對猴痘的警覺,以及呼籲居民:
注意安全性行為,避免進行隨意或多性伴侶等高風險性行為;
避免接觸懷疑感染猴痘病毒的人士/動物或受污染的物品;
若出現猴痘症狀時,應儘快就醫,並告知醫生相關接觸史,同時避免性行為或與他人密切接觸;
建議18歲或以上的高風險人士(包括男男性行為者)接種猴痘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