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晚報消息】自2000年起,世界心臟聯盟將每年9月29日定為“世界心臟日”,旨在引起公眾對心臟疾患和中風的關注,提高對相關疾病的認識及警覺性,好好保護心臟。從2024年到2026年以“用心行動”為主題開展活動,支援個人關愛心臟,讓公眾一起加入保護心臟的行列。

20240928131805 1727500685081 l

心血管疾病是本澳重點預防的慢性病之一,血壓升高是最主要的風險因素。可幸的是,絕大多數的慢性病是可以通過實踐健康行為來預防。《健康澳門藍圖》中提出透過制訂健康政策、構建健康環境、幫助居民實踐健康行為等來預防慢性病的發生和發展。

20240928131807 1727500687839 l

制訂健康政策,優化服務體系

推進慢性病管理質量指標,包括規範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超重/肥胖等主要慢性病診斷標準、治療指引,以落實推行慢性病規範化管理,加強醫療人員的專業培訓和持續教育,提升診治服務水平,為居民提供適切醫療服務。

制定“常見慢性病篩查建議”促進居民主動健康管理。鼓勵居民作定期慢性病篩查,建議18歲或以上人士至少每年一次測量血壓和體重指數(BMI),40歲或以上人士至少每三年一次測量血糖和血脂。

在醫療技術方面,現時仁伯爵綜合醫院心臟科血管再灌注治療(俗稱通波仔)平均開通血流時間約60分鐘,領先於鄰近地區。對於部份危急且複雜的冠心病病人,開展了葉克膜(人工心肺)和Impella(體外循環輔助裝置)支持下通波仔手術,而對於嚴重硬化的血管,引進了超聲衝擊波球囊技術,讓複雜病變的冠心病患者能在更安全的情況下,實現通波仔手術。另外,仁伯爵綜合醫院心臟科成功為部份需要安裝起搏器治療的患者開展左束支生理性起搏技術,今年9月2日成功開展治療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手術和心臟再同步治療除顫器(CRT-D)植入手術。

創設健康環境,動員社區參與

通過逐步擴展“健康企業”和“健康校園”計劃,將健康措施融入工作場所和校園中,並拓展“食得健康餐廳”網絡,創建支持健康飲食環境。為讓居民及早發現慢性病並及時得到跟進,衛生局積極推動工作場所、學校、社區中心等增設血壓和體重測量設備,供居民自行測量。未來將擴展至更多公共場所,推動居民主動健康管理。

20240928131818 1727500698490 l

透過“自家健康 自家管理”計劃,居民可在免費自助檢查站,自行測量血壓、身高、體重,更可將測量結果上傳至“一戶通”中“我的健康”以作記錄。目前全澳各區共有53個免費自助檢查站。2023年累計使用血壓計共有約54,000人次,對比2017年約30,000人次增加近8成;累計使用身高體重測量儀共有約49,000人次,對比2017年約20,000人次增加近1.4倍。

促進健康行為,主動健康管理

持續透過多元方式向社區不同群體宣傳預防高血壓的重要性;持續優化“一戶通”中“我的健康”的功能,助力醫生更準確評估病情,並讓居民掌握自身健康數據的變化及趨勢;持續舉辦“慢性病自我管理工作坊”,讓居民掌握慢性病自我管理的技巧。

衛生局再次呼籲居民關注心臟健康,並建議採取措施積極預防:

培養健康生活模式,均衡飲食和適度運動,避免吸煙和限制酒精攝入,降低心臟疾病的風險;

定期進行體檢,倘發現患有與心臟健康有關不良症狀,應及時就醫作進一步評估和診斷,接受適當的治療措施;

控制危險因素有助於預防心臟疾病,包括控制血壓、血脂、血糖於正常水平。例如養成少鹽、少糖、少脂及高纖維的飲食習慣,還要戒煙限酒,堅持規律運動,控制體重,並保持充足睡眠及心情平靜,遵循醫生的治療建議;

關注心臟康復,已經患有心臟疾病的人士,應與醫生商量並根據醫生建議進行鍛鍊,同時配合心理輔導和教育,促進康復、改善生活品質並減少復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