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說:老子也陽了……

2023 年 1 月 16 日

柯建刚

  昨天下午15:14,我的“哥們”專家忠告我曰:專家建議陽過之後,好吃懶做。好吃懶做,漢語成語,釋義:指貪于吃喝,懶于做事。我的“哥們”把“好吃懶做”這一詞在這裏派上用場了,真不愧爲“專家”……

  突然,我的“鄰居”在厨房裏吆喝:主席同志,請過來給我當一下幫手。我從書房起身道:“專家建議:陽過之後,好吃懶做。”“鄰居”不高興了,她說,那是一個什麽樣的狗屁專家呀?“好吃”又懶于做,那“好吃”的又從哪裏來呢?

  “鄰居”有點急了。爲了討好“鄰居”,我隨口就說:親愛的,等會“幫手”當完了,我爲您發一篇微博《原來專家是個“屁”》。“鄰居”怕我又“闖禍”,便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親愛的,專家是指在學術、技藝等方面有專門技能或專業知識全面的人;特別是精通某一學科或某項技藝的有較高造詣的專業人士;是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有著行爲準則的人,因爲專家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整個社會;我們敬愛的袁隆平院士、鐘南山院士,他們的事迹不用過多叙述,他們是用實力說話;他們站在基層群衆的角度,真心實意利用自己的專長,爲百姓服務,爲國家作出貢獻;如果您說原來專家是個“屁”,鐘南山院士怎麽想? 袁隆平院士九泉之下還能安息嗎?專家在我們心中都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人,他們在自己的行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遺憾的是,如今的社會,專家似乎已經淪爲一個貶義詞;究起原因,是公信力缺失。公信力是社會的無形資産,沒有了公信力無异于失去生命力,也正是我們當今網絡流行詞“社會性死亡”;當下凡是個人,穿上大白褂在網絡說話就成了“專家”,很大程度上敗壞了真專家們的形象。用我博士同學趙君女神的話說,建剛兄,“專家”這一詞一言難盡啊?

  那可不?疫情三年,我聽政府的,我聽專家的,我打完了第四針疫苗;可在2022 年底我生日那一天,我也終于“陽”了……

  孫子說:老子也陽了!千年老子都“陽”了,更何况我們人類呢?無怪乎家鄉的父老鄉親告訴我:但願 2023 年“專家”沒建議!

(原載2023年1月6日《澳門晚報》A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