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晚報消息】中醫藥大健康產業作為本澳“1+4”經濟適度多元的組成部分,經過當局與業界的持續推動,目前已具備一定的發展基礎,立法會議員施家倫表示,要本澳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從“質”到“量”持續推進,目前仍存在尚待突破的瓶頸,期望當局推動更多“橫琴生產+澳門監製”外用中成藥在本澳上市銷售,爭取澳門中成藥產品經“二線”免關稅進入內地銷售,以及交代產品銷售東盟國家方面的工作。

施家倫議員
施家倫議員

施家倫表示,目前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持續推進,包括逐步完善本澳高等院校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及平台設施建設,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搭建符合內地和歐盟《藥物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標準的中醫藥中試及生產平台,引進中醫藥、保健品、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超過 200家企業;並加快中成藥註冊審批流程,推動部分中醫藥產品獲得巴西等葡語國家上市許可,為產業長足發展夯實基礎。

然而,本澳中醫藥大健康產業仍然面臨產業規劃引領薄弱、人才聚集不足、在内地註冊上市的中醫藥數量有待提升等,對此,必須要加強擴大產業規模,鼓勵更多業界充分利用內地及深合區政策,逐步彰顯“澳門註冊+橫琴生產”的品牌效應,以及拓展海外市場,為產業發展增強賦能。

此外,過去本澳有兩款上市多年的傳統外用中成藥在內地成功註冊,隨著近日深合區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管理模式,《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亦提出爭取澳門品牌產品經“二線”免關稅進入內地銷售,都建議充分配合政策紅利優勢,透過委托“橫琴生產”以配合内地市場需求,充分體現“澳門監製、澳門監造、橫琴生產”特色,推動更多本澳中成藥在内地市場註冊,藉此提升“澳門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和發展空間,進一步帶動產業規模。

他指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列明對在澳門審批和註冊、在合作區生產的中醫藥產品、食品及保健品,允許使用“澳門監造”“澳門監製”或“澳門設計”標誌。據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有一款“橫琴生產+澳門監製”外用中成藥在本澳上市銷售,是澳琴聯動發展中醫藥產業的參考範例。為推動琴澳大健康中醫藥產業的聯動作用,冀當局推動更多“橫琴生產+澳門監製”外用中成藥在本澳上市銷售,以進一步實現更多跨境委託生產藥品。

長遠而言,為拓展本澳中成藥銷售市場,藥物監督管理局於去年委託澳門大學開展澳門註冊中成藥進入東盟市場的可行性研究,並於本年度施政報告提出“探索和拓展中醫藥在更多東盟等國家和地區的注冊上市、貿易等國際化業務”,他促請當局交代相關研究結果,以及在銷售東盟國家方面的工作策略,為澳門中成藥產品拓寬更大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