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晚報消息】2023年12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下稱《橫琴規劃》)正式公佈,進一步細化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橫琴合作區」)在2024年、2029年、2035年三個階段的發展目標。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會長何雪卿便圍繞橫琴合作區發展提出了數項建議。

何雪卿
何雪卿

何雪卿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至今已三周年,在中央的領導下,粵澳兩地按照《橫琴規劃》要求,有序推進合作區建設,取得了新的成績。橫琴合作區正以蓬勃欣榮之勢大放光華。然而,仍須再接再厲,務實推進有關工作,尤其要進一步提升澳門居民在合作區生活就業的意願。

對此她指出,期望能加快健全合作區的職業培訓體系,加速培育「四新」產業工匠,以及考慮在橫琴合作區內開設以澳門居民為主的專項培訓計畫,為澳門居民在合作區內提供全方位培訓及事業發展機會。

加速培育四新產業工匠

《橫琴規劃》是指導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建設發展的重要依據,規劃期至2035年,定下2024年、2029年、2035年三個階段的發展目標。

其中提出到2024年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在橫琴合作區就業的澳門居民約5000人、居住的澳門居民約2萬人;到2029年澳門回歸祖國30周年時,更多趨同澳門的生活街坊落地建成,在橫琴合作區就業的澳門居民約4萬人、居住的澳門居民約6萬人;到2035年,在合作區就業的澳門居民約8萬人,居住的澳門居民約12萬人,四新產業(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現代金融)有力支撐澳門產業多元發展,橫琴合作區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戰略目標基本實現。

何雪卿表示,伴隨「澳門新街坊」的落成,澳門居民在橫琴生活、發展的新空間進一步拓展,橫琴合作區的人流、人氣必被帶動,隨著產業壯大和企業的進駐,對不同崗位和技能的人才需求將逐步增大。

她提及,「技能人才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澳門特區政府和橫琴合作區管理機構高度重視產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並取得了成效。」
然而,她也指出,「澳門和橫琴合作區的產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仍然存在總量不足、發展不均衡、行業契合度不高等問題。」對此,何雪卿期望能加快健全橫琴合作區的職業培訓體系,加速培育「四新」產業工匠,以及考慮在橫琴合作區內開設以澳門居民為主的專項培訓計畫,為澳門居民在合作區內提供全方位培訓及事業發展機會。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在橫琴合作區就業居住的澳門居民數量達1.15萬人,其中,在合作區就業的澳門居民超5000人。

據瞭解,澳門勞工事務局已先後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及廣州南沙揭牌設立粵澳、粵港澳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站,成為三地技能人才評價標準對接的重要平臺,共同探討及拓展「一試多證」考證專案,共建灣區評價規範,便利居民取得三地認可的職業技能證明及證書。

何雪卿指出,「粵澳合作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站」為推進粵澳兩地職業技能標準對接建立平臺。然而,現時有關平臺落實的「一試多證」合作專案有限,期望廣東省和澳門特區政府加快深化「一試多證」合作專案,進一步推進職業資格互認。

進一步完善入出橫琴合作區措施

何雪卿表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至今已三周年,在中央的領導下,粵澳兩地按照《橫琴規劃》要求,有序推進合作區建設,取得了新的成績。合作區正以蓬勃欣榮之勢大放光華。然而,仍須再接再厲,務實推進有關工作,尤其要進一步提升澳門居民在合作區生活就業的意願。
她續指,進一步完善入出橫琴合作區措施將有利於推進合作區高質量發展,對實現發展目標尤為重要。

隨著分線管理正式落實,在橫琴合作區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的澳門居民可攜帶熟肉、乳製品、蔬菜水果等入境,這是為合作區和澳門量身定制的便民服務措施,在全國屬於首創。何雪卿表示,該措施切實打通有關堵點,回應了澳門居民的期盼,進一步提高澳門居民前往深合區生活、就業、就學的意願。未來,待條件更為成熟後,相信有關措施將會進一步優化。

關於優化入出合作區措施,何雪卿提出,「澳車北上」與「澳門機動車入出橫琴」分屬兩個不同申請系統,致使在合作區生活和就業的澳門居民,僅能擇一申請。因兩個政策在內地的活動範圍、管理辦法和管控措施有明顯差異,未能進行整合。為此,她期望待相關條件成熟後,有關單位能考慮優化「澳門機動車入出橫琴」措施,將適用範圍擴伸至廣東省,以滿足相關居民的需求。